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培养层次:高起本
简介
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通称“05方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暂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等中央和部委文件要求设置的,供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使用的全方位思政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专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本、专科)、“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以国家统编的2018年版同名教材为讲授依据,结合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的需求和特点,在课程专家指导下,以知识点大纲为基本框架,合理设计结构布局,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注重运用案例教学,丰富拓展媒体形式,讲授主题线索清晰,传达课程思想精髓。
课程团队

指导专家

  • 冯秀军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

    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主要成员

    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陈 勇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授课团队

授课团队成员均为长期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线教师。近年来,团队先后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河北省高校思政课创新案例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改革成果获河北省领导肯定批示。

  • 甘 玲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哲社思研究生教指委委员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有2013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手

    河北省教学名师

  • 朱晨静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

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成人本科生必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课程主要授课目标定位于成人教育本科生。

本课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的新要求为切入点,以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理念——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为基本线索而逐次展开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握正确的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教学设计

通过实施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指导学生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1.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特点,按照知识建构的规律,从知识、情感、能力、素质四个角度进行目标设计。

2.设计原则

根据教材内容和成教学生特点,教学设计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教材为遵循,科学选择知识点。

二是依据成教学生特点,全面覆盖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三是合理吸收最新理论成果,扩充教学内容。

3.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组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体系,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从知识、情感、能力、行为四大模块为角度建构了完整知识体系。

教学设计特色

能够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时间进课堂,围绕“新、活、实”的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展示教学内容。

导向正: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全面准确地阐述教材理论观点。

内容新: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口号多于理念、概念多于实际的情况。如:绪论将2019年8月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融进教学,第三章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融进教学;第五章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融进教学;第六章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进教学。

形式活:利用互联网,既把时尚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又把活的现实融入教学,参见“基础”课网络课程目录。

效果实:通过网络学习和在线辅导和直播的形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情感的喜欢和心灵的震撼。

课程大纲
  • 第一周
  • 绪论
  • (1)导学——走进大学的第一课
  • (2)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3)学生之责——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 (4)大学之思——开启人生发展新阶段
  • 第二周
  •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 (1)导学——人生的青春之问
  • (2)人的本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人的本质
  • (3)把握人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塑造有意义的人生
  • (4)个人社会——以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为处理人生问题的着眼点
  • 第三周
  • (5)人生目的——以正确的人生目的指导人生
  • (6)人生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
  • (7)人生价值——以科学的标准和方法评价人生
  • (8)人生价值——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主客观条件
  • 第四周
  • (9)人生矛盾——以科学人生观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 (10)人生矛盾——以正确的生死观努力使生命绽放光彩
  • (11)人生矛盾——以正确的荣辱观明辨是非
  • (12)奋斗青春——以新时代的担当成就出彩人生
  • 第五周
  •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 (1)导学——心中有理想 脚下有信念
  • (2)精神之核——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 (3)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 (4)信仰之问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值得信仰
  • (5)信仰之问2——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吗
  • 第六周
  • (6)伟大理想1——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7)伟大理想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什么能实现
  • (8)此岸彼岸——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9)同向之行——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 (10)立志躬行——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 第七周
  •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 (1)导学——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民族复兴
  • (2)崇尚精神——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
  • (3)强国之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 (4)爱国之责1——爱国主义内涵与时代要求
  • (5)爱国之责2——爱国主义是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 第八周
  • (6)报国之行1——做新时代忠诚爱国的践行者
  • (7)报国之行2——疫情面前如何践行爱国主义
  • (8)时代之声——改革创新时代最强音
  • (9)革故鼎新——争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 第九周
  •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导学——凝心铸魂 坚定价值观自信
  • (2)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 (3)精神指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 (4)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 (5)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 第十周
  • (6)道义力量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底气
  • (7)道义力量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性
  • (8)模范践行1——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9)模范践行2——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 第十一周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1)导学——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2)溯源明德——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 (3)崇德修身——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 (4)文化之髓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 (5)文化之髓2——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第十二周
  • (6)红色基因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主要内容
  • (7)红色基因2——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 (8)扬德之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 (9)尚德修身1——遵守不同领域的道德规范
  • (10)尚德修身2——遵守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第十三周
  • (11)尚德修身3——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 (12)尚德修身4——遵守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 (13)尚德修身5——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 (14)尚德修身6——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 (15)尚德修身7——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 第十四周
  • (16)尚德修身8——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 (17)尚德修身9——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高尚品格
  • (18)向上向善——向道德模范学习
  • (19)知行合一——以志愿服务引领社会风尚
  • 第十五周
  •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1)导学——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2)法律之义——法律的含义与历史发展
  • (3)法律之本——法律及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 (4)法制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5)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 第十六周
  • (6)民之法典——法治中国的里程碑
  • (7)民法之典——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8)良法善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 (9)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 (10)法治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 第十七周
  • (11)法治保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 (12)民为邦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 (13)法律至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14)德法之道——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15)察本观俗——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第十八周
  • (16)崇尚法治——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 (17)敬畏法律——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 (18)权利义务——法律关系的核心
  • (19)依法行权——权利行使的界限
  • (20)法律责任——违反义务的法律后果
选用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

作者:本书编写组

出版时间:2018-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95034

指导单位

  •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

课程研发建设单位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支持单位

  • 百校千课共享联盟

区域联系人

  • 华南区域:顾老师13910074643 华东区域:宋老师15210830199
  • 东北区域:王老师18518602252 西北区域:王老师18301339768
  • 华中区域:张老师18610760775 西南区域:陈老师18612983808
  • 华北区域:孙老师13811925277 北京地区:肖老师13911718680

联系我们

  • 课程及教学服务:曹老师 010-58556275 caopg@hep.com.cn
  • 平 台 服 务:汪老师 13811554938 wal10042007@163.com
  • 销 售 热 线:许老师 010-58582345(13220163388)
Copyright©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haty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08101962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