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主要成员
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授课团队成员均为长期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线教师。近年来,团队先后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河北省高校思政课创新案例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改革成果获河北省领导肯定批示。
河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哲社思研究生教指委委员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最有2013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手
河北省教学名师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成人本科生必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公共必修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课程主要授课目标定位于成人教育本科生。
本课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引导大学生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从新时代对青年大学生的新要求为切入点,以人生价值——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理念——道德觉悟——法治素养为基本线索而逐次展开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明确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握正确的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勇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通过实施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大学学习特点,指导学生解决有关人生、理想、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据成人教育学生特点,按照知识建构的规律,从知识、情感、能力、素质四个角度进行目标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和成教学生特点,教学设计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教材为遵循,科学选择知识点。
二是依据成教学生特点,全面覆盖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三是合理吸收最新理论成果,扩充教学内容。
课程组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体系,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从知识、情感、能力、行为四大模块为角度建构了完整知识体系。
能够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一时间进课堂,围绕“新、活、实”的特点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展示教学内容。
导向正: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全面准确地阐述教材理论观点。
内容新: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口号多于理念、概念多于实际的情况。如:绪论将2019年8月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融进教学,第三章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融进教学;第五章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融进教学;第六章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进教学。
形式活:利用互联网,既把时尚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又把活的现实融入教学,参见“基础”课网络课程目录。
效果实:通过网络学习和在线辅导和直播的形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情感的喜欢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