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高校继续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教社科〔2018〕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19〕3号)、教育部《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2019〕8号)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际情况,制订本参考意见。
第二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高校要按照中宣部、教育部有关规定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
第三条继续教育领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网络教育党建主体责任,发挥教师教书育人和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拓宽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新时代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提高思政工作水平。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将作为试点高校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试点高校要高度重视,充分落实。
第四条 要落实国家教材建设相关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年修订版教材使用工作的通知》,高校继续教育要做好统一使用及教学安排,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 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现就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基本建议:
学历继续教育高起本层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 3 学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 5 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 3 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 3 学分
形势与政策 2 学分
学历继续教育专科层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 4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 3 学分
形势与政策 1 学分
学历继续教育专升本层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称“原理”) 3 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 3学分
形势与政策 2 学分
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既可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也可通过提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
原则上本科生先学习“基础”课、“纲要”课,再学习 “原理” 课、“概论”课;专科生先学习“基础”课,再学习“概论”课。本、专科学生每学期必修“形势与政策”课。
鼓励各试点高校结合实际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
第六条 各试点高校要按照国家对于思政课教材、教学过程和考核的统一规定,制定教学大纲,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抵制和批判错误政治观点和思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七条 学历继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网络课程的授课教师,须有课程、教材、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基础。授课教师在拍摄网络课程过程中,教学用语要科学准确规范,课程内容应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课程中涉及的有关历史、人物、政策、法规,以及内容涉及的案例规范等,要与国家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范相一致。
第八条 高校继续教育办学单位要保证思政课教学大纲和内容有专家审核,确保其科学性和准确性,保证思政课程门数要开够、学时要开足、课程内容要规范,并根据教材修订情况及时更新网络课程资源,同时要结合融媒体等各种学习手段,保证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多终端、多模式的学习环境。鼓励对于网络课程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实践课程、选修课程开展共商共建共享。
第九条 高校应具备对思政课网络教学实施、培训、指导、回访等跟踪服务和研究的专业团队,有常态化质量监控机制,能够为完善网络课程提供持续、有力支持。为了满足评估要求,努力达到思政课教学可检查、教学投入可证明、教学质量有反馈。
第十条 由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研发制作,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的全国继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媒体学习服务平台(http://sz.webtrn.cn),根据“05方案”等教育部有关要求设置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供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使用的全方位思政课程。
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新版教材为讲授依据,结合网络教育、继续教育的需求和特点,在课程专家指导下,准确把握教材基本精神,由教学大赛获奖教师授课,合理设计结构布局,突出重点难点问题,注重运用案例教学,促进各门课程有效衔接,丰富拓展媒体形式,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时效性。
除此之外,平台还涵盖思政理论和实践教学所需的静态资源和动态教学活动,基于融媒体教学模式、大数据教学评价为思政课教学提供全面的支撑,能够做到教学全过程可记录、可监控、可评价、可追溯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测、评估与反馈。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
二〇二〇年七月三十日